首页 > 罪名专题 > 重点罪名 > 影响力受贿 > 法律法规 >

“特定关系人”构成受贿共犯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界定

2015-10-12来源:未知浏览次数:

 界定特定关系人是构成受贿共犯还是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准确界定“关系密切人”的范围。刑法修正案(七)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而《意见》规定特定关系人系“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目前对于两个概念的关系认识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所规定的关系密切人与特定关系人具有同质性,即与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具有近亲属关系、情人关系等共同利益关系的行为主体。另一种观点认为,关系密切人与特定关系人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必要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刑法修正案(七)所规定的关系密切人作出明确界定。⑤
 
    我们认为,“特定关系人”与“关系密切人”并非完全等同的概念,两者侧重点不同,理由在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所包括的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其他与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等五种犯罪主体中,或者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血缘、亲属关系,或者属情人关系,或者属交往密切的同学、战友、朋友关系,因此,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关系密切人”的概念系着眼于非国家工作人员这一行为主体与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而言,即相互影响力。而“特定关系人”则落脚于行为主体与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共同利益关系,强调两者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特定关系人”的范围相对于“关系密切人”而言更为狭窄,后者可以包容前者。
 
    (2)准确把握罪质特征。特定关系人型共同受贿犯罪的本质特征仍然是“直接权钱交易”,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以职务上的行为作为权钱交易的对价,换取请托人提供的财物,直接体现出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故意。即使特定关系人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在其中也承担了积极的作用,但行为整体仍直接受到国家工作人员控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罪质特征是“间接权钱交易”,构成本罪无须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意志的直接介入,其行为过程完全由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交换请托人的财物。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过程中,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对其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的行为不知情,那么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其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利用其职权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还积极配合,在符合《意见》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国家工作人员和其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则可能构成共同受贿犯罪。
 
   (3)准确把握“谋取利益”要件。在有关谋取利益的人罪标准上,特定关系人型共同受贿和利用影响力受贿也有不同的规定,前者受到刑法关于受贿罪规定的调整,只要为他人谋取利益,且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即构成犯罪,所谋利益正当与否,不影响人罪;而后者与斡旋受贿存在一定共性,要求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才能构成此罪。
 
    当然,对实践中关系密切人利用与国家工作人员的特殊关系勒索、诈取相对方财物,虚假承诺但实际没有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分别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或者诈骗罪,而不能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上一篇: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本罪共犯的认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 非特定关系人构成受贿共犯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界定

回顶部